close

看起來不太相關的議題,其實背後有緊密的連結。

六月一日是奢侈稅上路的第一天。這個主要以提高短期投資(投機)風險,以期降低投入資金,平抑房價的政策,還有著其它的配套措施。其中最為社會大眾關注的,大概要算社會住宅了。從經濟學上供給-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住宅是從供給的增加以達到照顧弱勢、平抑房價的目的。

同一時間,財經名嘴、房仲達人在各種媒體上宣稱台北市的房子不會跌價。就業機會都在台北市,而房子早已蓋滿,可以用來蓋社會住宅的國有地在過去幾年賣得所剩無幾。需求如此鉅大而供給如此不足,房價會跌才真是奇怪。

從降低需求的角度想想看呢?

如果把一半的中央政府遷出台北市,再逐年提高設置在台北市企業的營所稅,同時給予周邊的基隆市、新北市偏遠區域企業租稅優惠。可以預期的是,民營公司因為租稅理由,絕對會另覓地點落腳。當空屋率因為需求下降而上升時,房價怎麼可能不下跌?

荒唐的想法嗎?以大家熟知的美國紐約市為例,紐約州有州稅,紐約市還有市稅。這讓企業和員工設籍紐約市的成本高漲。如果利潤不如法律事務所或投資銀行,多數企業會選擇降低在紐約市內的營運規模或是完全遷出。IBM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數年前將總部撤至50英哩外的郊區。

爭議的意見就此打住,先談談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的理想國是遍布各處的農民市集。農民將友善環境的產品直接賣給終端消費者,沒有中間人的“剝削”,可以得到最高的利潤。最短的運送距離,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永續的耕作方式更讓生物多樣性可以被維護。

不幸的是,在高度都市化的地區(例如此案例中的台北市),地理環境上的分離,使得上述的理想幾乎不可能實現。生產者遠在城市50、100、200公里以外。農事忙碌,生產者不可能每日耗費2~5小時的交通時間,趕進市區參加3小時的農民市集,以銷售自家的產品。至此,專業的運銷通路業,成為“必要之惡”。可惜的是,盤商為少數,小農為多數,而農產品本質上是屬於“商品”(commodity) - 簡言之即是“一但符合基準的品質,消費者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分辨其生產者”。

任何談判理論都會告訴我們,在此結構下,小農處於議價過程中極度弱勢的一方。盤商可以輕易的對農民虛張聲勢 (call bluffing)不接受這個價錢?外面多的是別人願意賣的更便宜。而農產品的易腐性會進一步增加小農的急迫感,使得利潤被不合理的壓縮。

高房價和小農經濟,兩個看似不同的問題,竟有著如此相似的成因。

“工業大縣”之名的背後,意謂需高昂的碳排放成本,才能將食物從農業大縣”運輸去餵養“工業大縣” 的縣民。

農業大縣”之名,實際上暗示著小農與終端消費者的隔離。而此種資訊的壟斷正是小農經濟難以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台北市有了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還在計劃新的發展方案”以吸納更多人就業。當桃園縣在努力尋找新移民”來湊齊升格直轄市的門檻。我們當然有打不完的高房價,扶不起的小農生計,和公路上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運菜車。

非農人口的過度專中是推升房價的主因,也是小農經濟的殺手。不同的挑戰,共同的解答。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買台灣在地安全食材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

 

歡迎各界共同來討論、批評、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厚生市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