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延吉街一個小巷內的不起眼小角落,有著台灣農業的顯著地標 - 248農學市集的發源地。
248農學市集本來只是利用這塊小空地,在週末推廣小農的產品。約莫兩年前,建設公司的老闆在隔鄰的地下室成立了鮮活超市,並邀請248農學市集 進駐。
這讓之前只能在週末銷售的市集可以持續營運,也有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好地方。
吊詭的是......小農陳列產品的貨架後,就是一個植物工廠。植物工廠 - 顧名思義,就是種植植物的工廠。
真的,真的是一座工廠。裏面沒有陽光,用的是LED;沒有泥土,用的是"介質"。層層疊疊的生長架,在3米高的室內空間 裡,總可以擺個三、五層。
這樣的設施不需要農地,最好是工業區20層的大樓,土地回報率才會高。這樣的設施也不需要農民,要的是幫忙 採收和監控儀器的作業員。沒有農民、沒有農地、沒有農村.........。
這裏是「製造食物的地方」,「製造身體需要 的正確化學成份以供新陳代謝」。對於絕大部份的人而言,這不會是「農業」,遑論是「小農」!
看著楊儒門在植物工廠前穿梭,招呼來支持248農學市集的消費者。這、 這、這....真的讓人好亂!
建設公司的大老闆好歹也行走江湖多年。他是真的糊塗分不清「小農」和「植物工廠」是在光譜的對立面?還是利用農學市集"行銷"一般大眾,造成「我 們支持台灣小農喔」的印象?
........
兩年後再去逛逛這個鮮活超市。
植物工廠依舊;冷藏冰箱裏的蔬菜,早就換成了通路商/包裝場的商品;魚肉類也多是大企業的品牌商品。
至於農學市集小農們的產品?
剩下一張90 x 60 公分的桌子............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買台灣在地安全食材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