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一顆掀開哈密瓜蒂頭上的報紙斗笠,這是避免果實日傷的「防曬」措施。
杜小姐一面毫無保留地分享她種瓜以來的經驗,口中一面在幫哈密瓜打分數:
「像這顆的網紋就開得很漂亮。
「這顆不好看,就是『破網』。
「哎喲!嘸采這粒,這麼漂亮居然裂果。」
◎行腳組 謝昀珊
「我去年種得很有成就感,市場價錢賣得不錯,很多宅配的朋友吃過都在問。」自己先幫哈密瓜分級,根據需求把賣客人自己吃的和禮盒等級的產品區分開來,讓她第一年就建立起好口碑。
▲日本品種阿露斯(アールス)哈密瓜,據說甜度最高只有13-15度,明明不拼極甜,但柔美的口感和香氣使他成為大受歡迎的品種
然而,今年遇到氣候大變,產量無法預期:「你們先不要預訂太多啦,不然你又失信於人。」
竟然還叮嚀我們別預購太多,這麼直爽的性格就是杜小姐的可愛之處,不只是對自己的產品有要求,也重視對客人的誠信,讓我們知道她是個懂得長久經營的生產者。
直立式的瓜架看過去一目瞭然,每一株只留一個瓜,不讓果實彼此搶養份,才能確保品質。
「老人家都說,『做事免師傅,落肥就有』,其實你一直給它肥料,它死得更快。」並非盲目施肥就能種出好瓜,選種、行株、留果、整枝、水份管理才是影響果實品質的要點,「技術才是重點,肥料反而用得很省。」
從原本的花生田轉作溫室網紋香瓜,踏入設施農業不是鬧著玩的,除了要有投資下去的勇氣,網室、肥料、濾水、滴灌管線、通風,所有細節都要考量在內,哪個環節設計錯了,可沒那個本錢重來。
這是她種瓜的第二年,以往只種稻米和花生,但她顯得遊刃有餘,兩棟大網室全靠她和婆婆一同打理,運用設施減輕人力的負擔。
不似我們以往對農人的印象,農務並不完全是辛苦的體力活,轉型後的生產者更懂得智取而非力搏,擁有技術和妥善規劃的女性同樣可以一拼輸贏。
【厚生小農檔案】杜小姐 所在地點:雲林縣東勢鄉 種植作物:網紋哈密瓜 種植方式:網室栽培,安全種植 |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逛逛厚生市集當季水果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