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鄭家的文旦果園,樹的間距極為寬闊,有別於其他果園的密集,陣陣柚香襲來,令人心曠神怡。鄭彥甫是文旦果園的第三代,雖然接手是近幾年的事,但他談起文旦,可是非常專業,除了從小跟著爺爺父親在文旦園中邊看邊做外,鄭彥甫所學的是生物科技,學以致用在文旦園的經營上,打響鄭家文旦名號,並獲選為雲林十大精英農民。
(鄭彥甫是文旦園的第三代)
鄭家文旦園坐落在斗六市鎮北鎮的牛擔灣正中間沖積扇的位置(註),文旦樹的間距極為寬闊,是鄭爸爸接手後第一項改進的地方,鄭爸說,「為了實施機械化管理將道路拓寬,施肥採收都可以以卡車作業,大大減少人力。」
(寬廣的園區,方便卡車進入作業,大幅減少人力輸出)
園區的特色不只是機械化管理這一點,最厲害之處,還不易被看到呢。這天拜訪彥甫正好是西南氣流帶來的連日豪雨,出發前我們很擔心是否能順利參觀果園,沒想到園區內不但一點積水也沒有,還非常乾爽。彥甫表示,那是因為地下排水系統。
(結實纍纍的文旦,是鄭家三代用心付出的回報)
【園區系統地下化】
排水系統
園區早已用心的架設好了地下排水管線,有了良好的排水系統,果樹不會因長時間的積水而容易虛弱生病,也降低了農藥的使用,果樹果農都受益。
這樣的遠見令人驚訝,鄭爸補充說,當然不是一下就想到這,是因為遇上了問題。
某年發現文旦樹的葉子呈現捲葉的現象,以為是缺水,所以每天勤奮地灑水,不但缺水現象沒改善,反而枯死了幾十棵文旦樹。探討原因並非是缺水,而是水過多,排不掉。於是大動工程,在地下一米八埋有200多支管子做排水系統。
灌溉系統
除了地下排水系統外,園區的灌溉系統也地下化,透過分流器控制,達到分區灌溉的效果。施肥作業亦透過此系統同時進行。
(左:分流器。右:肥料定量投入口)
電線系統
園區可見箱型設計,裡面佈有燈管,彥甫說這燈箱是改造過的捕蚊燈,有捕蚊燈卻不見電線?原來電線也地下化。
捕蚊燈箱誘捕潛葉蛾,以費洛蒙來防治果實蠅。在設置前,彥甫先在自家門口擺放實驗,並記錄成效,確認可行才規模性地設置在園區裡。
(特製捕蚊燈)
【廣查文獻,自製有機肥料】
有感於農藥行在賣農藥時,常常以一網打盡為目的。明明說明書上寫稀釋1000倍,農藥行老闆非說要稀釋500倍。廣效型的防治,卻搞亂了生態,於是彥甫找資料研究,一改傳統農藥行作法,站在農民立場為土地做最適當的防治。
民國92年後不再使用化學肥料,來改善原本園區土壤pH質過低的問題,開始自行製作文旦醋、鳳梨醋、海藻粉等作為原料,進一步製作肥料。
防治蟲害上,除了設置捕蚊燈箱外,後期則噴灑肉桂防治,降低文旦表面被叮咬的狀況。另外用樟樹浸泡在木醋液或製作巧克力辣椒溶液噴灑來驅蟲降低蟲害。
彥甫說,照著指示施作,不但可以達到防治效果,同時對農民、作物安全,像傳統那樣非得藥量高才會有效是錯誤的作法。
【甜度大小分級,獲消費者信賴】
「氣候問題讓農產品的品質越來越不穩定,」嚴謹的彥甫表示,「但我們要對消費者負責,不能讓消費者用那樣的價錢,買到不等值的產品。」不同於市面上文旦是以大小、重量或外觀粗略分級,為確保品質優良,在此分級前,增加了「甜度」作為分級的標準。
(以色帶區分甜度,方便採收時辨識)
(每棵文旦樹皆有ID,記錄其歷史資料)
要做甜度分級的先決條件必須要有良好的農田管理及完整的歷史紀錄。同一棵樹的果實甜度會相當,藉由抽測一顆果實可推測同棵樹其他果實的甜度,若甜度與歷史紀錄有差距,則需再次抽驗。(若數據浮動大,則不單單是甜度問題,還有可能文旦樹有其他狀況必須深加研究)
一一記錄後,相同甜度的樹綁上相同顏色的帶子,並在採收前再做一次複驗。
(工作人員為每顆樹綁上色帶區別甜度)
鄭爸笑著說:「當初接手果園時,就決定要以甜度為分級標準,此舉被大家嘲笑,可是我不在乎,直到今日才能累積完整的甜度數據。」
在鄭阿公、鄭爸的開創下,奠定斗六鄭家文旦的好口碑,彥甫回鄉承接後,學以致用精益求精,將成果與其他果農菜農分享,不定期舉辦教學分享會,從農路上,彼此教學相長。「以前都說不讀書去當農夫,現在是當農夫要讀更多書,不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好連氣象都能預測,」彥甫談著務農走來的領悟,不過,他還是強調有經驗與專業外,最重要還得要懂得統整資源,才能走得平穩與長遠。
(鄭爸退而不休,是兒子彥甫最佳顧問兼幫手)
【註】斗六市鎮北里一帶舊稱「牛擔灣」。昔日因海豐崙溪蜿蜒流過,圈成似牛軛的「牛挑」地形,故稱為牛擔灣。口耳相傳下而由牛擔灣變為朱丹灣。地勢低窪,土壤溼度適中,早在百餘年前就有種植文旦。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逛逛厚生市集當季蔬菜食材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