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在沈寂一段時間後,最近又沸沸揚揚起來了。這次的主角是著名的連鎖麻辣鍋業者。
▲圖片來自東森新聞
過去的幾天下來,媒體該罵的也罵了,該起底的也都起底了。大抵上都不脫『老闆黑心,行銷無良』的論點。我們在此提供一個不太一樣的觀點,供您參考。
「名店」?
試問,什麼樣的餐廳會吸引媒體報導,成為名店?
純粹手作,兩位廚師,一次最多服務20位顧客的小餐坊?
不太可能,這樣的餐廳不能吸引大眾的興趣(在我家附近又沒有分店,跟我何干?),不會增加媒體的銷量。
會成為「排隊名店」的餐廳,要嘛己經是全省連鎖,要嘛是以快速擴張為下一步的志業。
「快速展店」?
餐廳一旦有名,快速複製展店就成為很自然的下一步。
不成為上市上櫃的餐飲集團,如何能彰顯老闆的高瞻遠矚和成功的經營管理?
但這下子馬上面臨兩個大問題:
一、農產品本身的差異不小,廚師的手感和味覺也很難統一。這樣子會造成不同分店的口味會略有差異。萬一「不太上道」的消費者埋怨:「我上次去的那家分店和今天的不一樣,上次那家比較好吃」,店家要怎麼處理?
二、要能吸引大量客流的店面,店租一定很貴。要能賺錢,就要講究「坪效」。廚房不會賺錢,最好是改成座位區。座位越多,廚房越小,則「坪效」越高。
解決的辦法是設立中央廚房。統一烹調,口味自然一致。縮限店面的廚房僅限於加熱食物,把中央廚房設置在土地成本很低的郊區,「坪效」也就大幅改善啦!
等等,問題還沒完。使用中央廚房看似很好,但是,運送成了一個大麻煩。
以麻辣鍋的湯底為例,一人份的湯底總是好幾百cc。一個分店保守估計每天銷售個2000份,就是幾公噸的「液體」需要搬運!
其次,天然的食材通常在初次烹調時香氣四溢,但是一旦冷卻後再重新加熱,大概就風味盡失……
那怎麼辦?
▲ 這個阿寶雞粉兩句廣告詞說的一點也沒錯:
現在有不少廚師依賴雞粉、雞湯塊,而這還真是他們的秘密(肚子編)
人工合成的「濃縮」食材,體積小、好搬運(加水調和即成)、保存期限長(要嘛冷凍起來,或著做成乾料,室溫下不太腐敗,而且蟑螂老鼠不吃,對餐廳衛生有幫助),而且重覆加熱依然「飄香」到店外排隊的消費者……
完美的選擇!!!
如果你真的相信,連鎖業者應該要提供新鮮食材做成的料理,那麼,老話一句:
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工業化、資本化的擴張而對消費者有利無害,食物/食品業就是其中之一。
消費者妄圖在連鎖名店找到「手作天然食材」、「18小時大骨熬湯」完全不切實際。
崇尚所謂的知名品牌而趨之若鶩,你應該會找到的,只是「雞湯塊」和「鮮味露」。
記住老媽媽的智慧:「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買台灣在地安全食材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