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蔬菜」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距離感。
其實,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野菜」或「山菜」。
◎行腳組 謝昀珊
特性是「非人為篩選改良、可粗放栽培、適應當地生態環境。」
(胡正榮,2012)
簡單來說就是:
「放著不管就一直長,
長出來還可以吃的東西。」
▲過去在農村路邊常見的馬齒莧,夏季生長快速,可採來餵豬,是農家的免費飼料,又稱「豬母乳」。
口感滑嫩又開胃,是肚子編最愛吃的野菜之一。
雖然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雜草,但這種蔬菜對人類來說最大的價值,就是病蟲害極少(可以省掉農藥的使用)以及多元的營養(有些是維生素C、β-胡蘿蔔素,或是植物膠元蛋白勝過許多一般常吃的改良蔬菜)。
原住民常採集的野莧、刺莧、小葉灰藋,種植的山蘇、山苦瓜、翼豆、箭竹筍等等,都是典型的原生蔬菜。
還有自早期漢人農村常見的地瓜葉、紅鳳菜、龍鬚菜、皇宮菜(落葵)、馬齒莧(豬母乳)、過貓、龍葵、青葙,也幾乎能「野生」。
台灣歷經百年來各種移民遷入,不少基於時代需求而出現的蔬菜,在今日也被歸類為「原生」蔬菜,實際上應該是來自各地的野菜。包括香椿、山芹菜、明日葉、刺楤、葉用黃麻(麻嬰)、黃秋葵、赤道櫻草(活力菜)、角菜(珍珠菜)、豆瓣菜等。
例如「昭和草」原產於南美,來到台灣卻帶著濃厚日本味的名字,有人說是這在二戰時傳入,當做戰時備糧的,所以也被稱為「饑荒草」,看得出它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扮演了重要的糧食角色。
然而,即便是富足的今日,我們已經擁有各種技術可以生產人為改良的蔬菜,但這些強壯的原生蔬菜,對台灣農業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為抗病蟲害能力高,所以有機農業可以藉由推廣原生蔬菜,幫助生產者減少種植的風險和損失。
尤其,當地方政府開下支票說要推動營養午餐全面有機,身為有機生產者的廖大哥並不認為這就是有機農業的出頭天,反而抱持懷疑。
▲雲林新安農場的廖大哥多年來積極推廣「原生蔬菜」,他曾說:「現在人都想要吃健康,不要農藥,卻又喜歡和蟲吃一樣的東西,有可能嗎?」
站在第一線的人,首先考量到的是有機生產的困難。因為最受歡迎、又甜又嫩的蔬果,通常就代表更多病蟲害、更難以安全生產:「如果小孩子都習慣吃改良菜,說要讓營養午餐吃有機,真的有足夠的產量嗎?」
除此之外,近年來的氣候異常也讓農民面臨了極大的挑戰。最近一年常去市場買菜的人,相信也深刻感受到劇烈的菜價起伏,有時菜攤如同難民營,甚至根本買不到任何葉菜。
不少學者認為,原生蔬菜對環境的絕佳耐受力在這時可以派上用場。如耐熱的野莧、活力菜、地瓜葉、皇宮菜可以適應高溫;耐鹽的馬齒莧及青葙甚至可以在土壤鹽化的逆境中生存。說不定,這些原生蔬菜,在極端氣候下,很快又會再次成為台灣的「救難草」。
許多重視安全的消費者選擇有機蔬菜,但如果只是想要吃得健康、鼓勵農民友善耕作,讓消費者、生產者與土地三贏,其實不是非得買有機認證的蔬菜不可(雖然我們也賣有機蔬菜啦)。真正重要的飲食態度,首先是選擇當地當季的農產,順應氣候和地理環境種植,才能吃到好吃營養的農產;再來,不妨試試,將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原生蔬菜上桌吧。
【原生蔬菜料理】
利用各種原生蔬菜擁有的獨特風味,簡單烹調就是最精彩的料理。
嫩葉可汆燙、水炒、煮湯。本草綱目中用於清肝明目,廖大哥稱它為「方丈吃的菜」。 【秋-春】 |
|||
又稱山茼蒿、裂葉茼蒿。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有助腸道蠕動及顧肝排毒。 【冬】 |
|||
與薑一起水炒即可。含豐富的磷、鐵,是貧血的人的最佳「自然補血劑」。 【秋-春】 |
|
||
可做沙拉、涼拌,打成青醬用途多多。降血脂、抗發炎,可抑制多種致癌物。 【春】 |
|||
有獨特香氣,可做沙拉、打蔬果汁或清炒,有益消化系統與血液循環。 【春】 |
|||
葉子清爽芬芳,可打汁、炒食,莖部微苦較適合燉湯。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紅血球,有助腸胃通順。 【春】 |
|
|
|
先苦後甘,清爽退火解熱,可煮粥、燙、炒、涼拌。 【春.四季】 |
|
|
|
汆燙、水炒皆宜。富含蛋白質、鈣、鐵、多醣體可抗氧化。 【夏.四季】 |
蒜炒皇宮菜![]() |
||
滑嫩易熟,快炒即可。有效刺激腸胃蠕動、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夏】 |
馬齒莧炒肉絲 | ||
涼拌、快炒皆宜。可抗發炎、利尿退火、消水腫。 【夏秋】 |
|
||
可快炒或煮湯,清涼退火,清肝消炎。 【夏】 |
|||
就是秋葵!富含鈣質及水溶性纖維果膠,有助腸胃功能、幫助發育。 【夏】 |
除了這些簡單的料理,我們還特別請專業私廚為21種原生菜設計出63道精彩的中西式料理,希望打破大家對於野菜的傳統印象,讓吃野菜這件事變得輕鬆又時尚!
吃在地用當令,點我逛逛厚生市集當季蔬菜食材
厚生市集,安全食材的最佳選擇:www.farm-direct.com.tw
參考資料:
胡正榮(2012),〈原生蔬菜在有機栽培之應用〉,《花蓮區農業專訊》第八十期/2012. 6月號。